战俘交换成了俄乌冲突中唯一稳定推进的议程,1200人的名单正在敲定,这已是三年来的第五次大规模换俘。 但当你看到士兵与平民跨越边境拥抱家人的画面时,别忘了:战场上的无人机仍在呼啸而过。
2025年8月3日,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社交媒体上突然更新动态,宣布与俄罗斯达成一项关键协议:双方将交换1200名战俘。 这份名单包含军人和平民,目前正由两国谈判团队紧急拟定细节。
泽连斯基强调,这是对7月23日伊斯坦布尔会谈成果的直接落实,当时俄方首次提出1200人的交换规模,但乌方未立即确认。
乌国家安全与国防委员会秘书乌梅罗夫全程主导了与俄方的沟通。 他此前已在伊斯坦布尔与俄总统助理梅金斯基进行过一对一谈判,最终促成双方在闭门会议中同意推进这一计划。
而总统办公室主任叶尔马克则负责协调国际支持,尤其是土耳其、阿联酋等斡旋方的后勤保障。
战俘交换在俄乌之间并非首次。 就在两个月前的5月,双方刚完成一场“千人换俘”行动。
5月23日,第一阶段交换启动:俄方释放270名乌克兰军人和120名平民,乌方则移交同等数量的俄军战俘。
24日,双方再各自移交307人;25日,最后303人完成交换,总计1000人。
整个过程只用了三天。
更早的纪录出现在2025年4月。 在阿联酋调解下,俄乌一次性交换538名战俘,创下当时单次规模之最。
这些行动让泽连斯基在7月底公开宣布:三年来,通过交换机制回国的乌方人员已达5857人,另有555人经秘密营救渠道获释。
俄方未公布总数据,但乌情报部门估算其手中仍有数千名乌军俘虏。
人道主义进展的背后,战场对抗从未停止。 就在泽连斯基宣布换俘的同一天,他与乌梅罗夫紧急召开了最高统帅部会议。
议题直指军事部署:能源系统如何应对冬季俄军空袭、防空力量如何强化、远程武器如何精准打击俄后勤节点。
会议还要求审计国防部门对决议的执行效率,暗示乌军正为长期消耗战做准备。
俄方的行动同样强硬。 7月谈判期间,梅金斯基一边同意换俘,一边重申领土要求:乌克兰需承认克里米亚及乌东四州归属俄罗斯。
他同时向乌方移交了6000具乌士兵遗体,并提出“用冷冻设备接收更多遗体”的冰冷条件。 俄军继续在哈尔科夫州边境集结兵力,试图建立缓冲区。
分歧的鸿沟始终横亘在谈判桌上。 乌克兰坚持停火必须是“全面且无条件”的,俄方却将停火与乌方“放弃加入北约”“限制军队规模”等政治条款捆绑。
乌方提出分三步走:先停火30天,再建立信任措施,最后举行领导人峰会。
而俄方给出两个选择,要么乌军撤出乌东四州,要么接受俄方12项“一揽子”条件,包括去军事化和俄语官方化。 第三方试图弥合矛盾。
土耳其外长费丹在7月23日主持会谈时呼吁“尽快结束冲突”,并承诺履行斡旋责任。
乌方顺势提议8月底举行俄乌领导人峰会,邀请埃尔多安和特朗普共同参与。
但俄方当场泼了冷水。 梅金斯基直言:“领导人会晤是为协议收尾,而非讨论细节”。
战场上一次突袭加剧了谈判的脆弱性。 6月初,乌克兰动用117架FPV无人机深入俄境内,发起代号“蛛网”的行动。
目标锁定摩尔曼斯克、伊尔库茨克等地的俄军机场,乌方宣称摧毁12架战略轰炸机,俄方则未置可否。
这场历时18个月策划的袭击,暴露了俄纵深防御漏洞,却也给刚重启的谈判蒙上阴影。
当战俘名单在基辅和莫斯科的办公室间传递时,前线的士兵仍在泥泞中匍匐前进。
7月,乌军在库尔斯克州突袭俄军边防部队,单月俘虏594人。 而俄军在马里乌波尔围歼乌军第36旅时,曾一次性俘虏1026人。
这些数字不断刷新着交换名单的长度,也让更多家庭在希望与绝望间反复摇摆。
配资吧官网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