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字游民的工位从巴厘岛搬回县城老家后,年轻人突然发现那些离职博主的旷野叙事都是骗人的。存款见底时,要么滚回老家,要么滚回工位,这才是现实。通透的年轻人早就看透,真正的自由不是地理位移,而是进退自如的能力。当卷不动的时候,他们开始在大城市周边寻找生存飞地,杭州良渚就这样成了数字游民的新宠。
良渚本是杭州余杭区的一个文化村,过去是江浙沪老钱们度假养老的地方。电商和大厂兴起后,沪杭打工人开始往这儿扎堆。现在这里摇身一变成了数字游民圈的耶路撒冷,被戏称为"高配版大理"。推窗见绿的居住环境,晨跑骑行的北湖绿道,徒步十分钟就能爬山看花的大雄讲寺,路边时不时窜出来的小鹿,让人恍惚间以为到了肯尼亚。
比起带着全部家当杀奔大理,良渚的性价比简直赢麻了。两小时生活圈覆盖江浙沪,远离城市压力又没切断社保退路,堪称进可攻退可守的完美选择。普利兹克奖得主设计的良渚博物院、大屋顶图书馆,村民学堂里免费的陶艺课、西班牙语班,让这里既有小森林的躺平气质,又有零元度假的硬核配置。有人说大理是打工人充氧的ICU,良渚则是慢性调理的中医馆,迷茫期来住一阵,保管被调理得服服帖帖。
第一批杀到良渚的,多是卷不动又没想好退路的沪漂杭漂。广告公司辞职的摄像阿文纠结过去大理还是良渚,最后选了后者。"去大理基本就告别北上广的工作机会了,在良渚好歹能接点杭州的私活,饿不死。"在江浙沪周边,有风景的地方不少,但有同温层的地方真不多。别处gap容易变数字难民,在良渚至少能当个数字留子。
大理像是gap期间的文科大学,整天诗和远方。良渚则像个文理综合大学,咖啡馆里聊的不是跨境电商就是直播带货。找不到工作的文科生来这儿,就算不能文转码,起码能文转商。对资深打工人来说,良渚就是沪杭漂的阿那亚。00后徐清从上海退居良渚后,生活质量直接起飞。三千块在魔都租个次卧都费劲,在良渚能拿下树景大平层,步行五分钟就是网红稻田,跟住景区没两样。
"在上海图书馆抢不到座,在良渚家家都是工作室。租的房子自带自习室、公共客厅、homebar三合一功能,反倒图书馆成了清净地儿。"最关键的是在良渚躺平没负罪感,重启人生的同时保留退路。买张车票,一小时就能从杭州西杀回上海工位,心在旷野身随时能返岗,这安全感绝了。
良渚硬核吸引打工人的还有社区氛围。大理能躺得无限平,三四百块租个偏远小屋就能归隐田园。良渚更像大型wework,月租两三千的租金门槛,沪杭级别的物价水平,没点存款根本装不了生活。咖啡馆里坐着两类人:花光老本准备滚回去上班的,和想把短居变永居的。聊的不是诗和远方,而是搞钱大计。
有些年轻人本想休息,结果被卷起来了。应届生柳柳拿着杭州人才补贴辞职,本想躺俩月,结果被良渚人均博主的氛围带偏,靠树景房做家居博主竟然开始变现。北漂TroubleL移居良渚做首饰生意,既能蹭义乌的便利,又能享受北方没有的桂花香。公益遛娃班更让带娃创业两不误,妈心和事业心同时保住。
有人甚至换了人生目标开始看房。"以前死磕北上广,退而求其次也是苏B浙B,后来发现兜里揣一百万都移居不起。换成良渚瞬间少奋斗十几年,还有二十万购房补贴。"这种想躺就躺、想卷就卷的生活,被戏称为最适合打工人体质的精神老家。
蜂拥而至的数字游民让良渚老村民感受深刻。两年前来定居的橘子发现,房租从一千涨到只能合租,早市变游客价,玉鸟集的物价直接对标沪币。从大理移民来的小刘感慨:"良渚正在大理化。"这里的特产是人生教练、web3玩家和自媒体博主,聚会时八个人有六个在拍vlog,饭都吃不安生。
决心长居的年轻人也冷静下来。良渚要医疗有风景,要教育还是只有风景,短居舒服,真要养老买房还得掂量。越来越多人把这里当人生实验室,充电后有人杀回职场,有人转型自由职业。经历这番折腾,年轻人才明白:真正的自由不是远遁天涯,而是想走就走、想回就回的选择权。
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,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,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,我们将及时回应。
配资吧官网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